恋上你书网

恋上你书网>直击加沙遭空袭现场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巴勒斯坦的陈述显然很少浮上台面,哪天有人看到关于巴勒斯坦的新闻,大概也是在以色列辩护自身权益的时候顺带提到的。这个蕞尔小国倾注大量资金来操弄媒体。巴勒斯坦当局花了很多时间,试图跟哈马斯[6](haas)谈和。一旦双方有所接触,以色列和美国就会威胁巴勒斯坦,要让驻扎当地的代表扣留他们的税收。很多时候,巴勒斯坦当局几乎都要破产;支付薪资已经不容易,遑论应付以色列用金钱堆出的媒体高墙。

对大多数的媒体而言,如果不播报实情,巴勒斯坦人看起来会比较没有人性,也因此让所有报道都站在施压者那边,而不是站在受害者那边。我们是受侵占的人民。我们从1967年的6月6日就被正式占领,而从1947年11月30日至今,巴勒斯坦也不断遭受种族清洗。掠夺土地、占领他人家园,这就是冲突的根源。这种冲突无关信仰,从来就跟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以种族之名,宗教只是用来划分隔离的手段而已。

以色列占领土地的原因,跟信仰、《圣经》故事或是其他用来合理化自己行径的借口无关。真正的动机是战争:争夺上游水源、河川,还有地下水。大家都想要控制、利用丰富的天然资源,比如适合耕作的土地,还有西部沿海与加沙走廊沿岸的天然气层。政经势力也至关重要,大家都想在中东拥有军事经济的影响力。真相就是如此,其他理由都是幌子。

其实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这三种信仰在这片圣地上,和平共存了1400多年。虽然偶尔仍会爆发冲突,但导火索多半都是入侵者所致,比如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或是今天拥护犹太人复国的积极分子。如果没有外力介入,巴勒斯坦的这些民族基本上能和平相处。而且历史也证明,我们甚至还很喜欢彼此呢!

社交媒体改变了大家对巴以冲突的认知,从原本闪烁模糊、单一面向的理想主义,转变成多面向、追求事实根据的真相。大家的理解慢慢从想象转变为现实,我希望这本书也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我写这本书,是希望能把那些需要让大家知道的故事保存下来。有些段落正向积极,比如在上一次的攻击中,有4500名婴孩在加沙走廊降生;有的故事则令人心痛,比如在袭击中不幸丧命的青年艾哈迈德,通过他姊姊纳耶斯&iddot;阿尔卡耶的回忆以及一字一句,我们才得以纪念他。在此我也希望能向加沙走廊的基督徒跟穆斯林致敬,他们团结一致的心无比坚定;这里的牧师跟伊玛目[7]都敞开教堂与清真寺的大门,不会把信仰不同的人挡在门外。大家都忘记巴勒斯坦人其实有着各种信仰,其中还包含了犹太教。从古罗马的记载、希伯来古书,还有欧亚的史学地图里都可得知,巴勒斯坦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耶路撒冷旧城区那个纪念1948年以前战败身亡的英国士兵的墓碑上,也有所记载。巴勒斯坦地区包含部分现今的黎巴嫩、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埃及,还有加沙走廊。如果你在上述地区出生成长,那么你就是所谓的巴勒斯坦人。尽管很多人体内可能流着高加索人、亚洲人,或者是非洲人的血液,但是巴勒斯坦并不是我们的民族,我们属于阿拉伯民族。在这里,种族跟信仰不能直接画上等号,这片土地上除了伊斯兰教、犹太教、朱斯教,还有基督教跟其他宗教。

在加沙走廊,基督徒与穆斯林同生死、共患难。巴勒斯坦的这两个宗教族群,都亲眼目睹学校以及教堂、清真寺被以色列军队炸毁。以色列军方与西岸狂热的犹太居民会逮捕他们,禁止他们饮食,对他们加以羞辱,把他们与家人拆散,禁止他们离开巴勒斯坦,甚至直接夺走他们的性命。纵使以色列捏造出一套说词,剥夺我们的人权,基督徒与穆斯林还是始终秉持着基本的人道精神,坚定地团结一致。

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事实,因为延长占领加沙的主要战略,就是制造原本根本不存在的分化现象。这种假想的分化现象,时常是西方国家政府&ldo;两国方案&rdo;[8]关切的核心议题。无论是两个国家还是一个国家,这个争议在中东根本无足轻重,对于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来说更称不上是个问题。这种两国论述,根本只是在症结的表层涂上一层厚厚的漆,让人误以为其实状况大有进展。从政经层面来看,如果以色列占领加沙所投入的资本代价比利益高,他们才有可能会收手。逼迫以色列付出代价,这正是&ldo;抵制、撤资、制裁运动(dbs)&rdo;[9]的目的;而此举的优点,就是这种诉诸法律的方式无须动用枪械、滥杀无辜,就能达到目的。这个办法不涉及暴力,而在南非的先例中也确实成效卓著。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看到以色列跟巴勒斯坦能够秉持平等包容的心态,团结成一个国家。2015年4月2日,皮尤研究团队公开一份报告:《世界宗教的未来:人口成长预测,2010~2050》(thefutureofworldreligions:populationgrowthprojections,2010-2050)。根据这份报告预测,到了2050年,将近80的犹太人口会聚集在两个国家:以色列和美国。

很有趣的是,直到今天,在这两个国家里,美国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穆斯林、犹太人,还有基督徒,他们时常一同工作,住在同一个小区,去同一间店消费,有时甚至彼此成为朋友。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信仰、习俗,以及传统。他们能够和平共存,不用建立围墙、检查站,也无须使用炸弹、隔离法规,更遑论那些为了打压而施加于加沙以及约旦河以西居民的手段了。只有在以色列,战争才永不止息。综观上述现象,我发现问题的根本不是人种、信仰,或是种族,政策才是关键。改变政策,才能改变动荡的现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相邻推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