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因之一是联合行动有实际困难。除了通过潜艇,以及偶然突破海上封锁的船只外,欧洲轴心国无法和它们的东方盟国通过海上进行联系,而德苏战争又排除了陆上联系的全部可能性。它们本来也许还可通过土耳其、波斯和阿富汗取得空中联系,尽管这是有危险的。电报通讯是可能的,但是有被人截取和破译的危险。100考虑到这一障碍的严重性,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并没有尽更大的努力来协调它们的战争行动以便互相建立联系,正象它们根据1942年1月8日的协定所规定的那样去做呢?那年春天,有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日本人面前。海军大将南云冲进印度洋,那里的英国舰队由于在力量上大大不如日本海军,撤退到了东非洋面。印度洋的控制权似乎落在日本人手中了。1942年4月15日,丘吉尔警告罗斯福,日本海军对西印度洋的控制&ldo;将造成我们在中东整个局势的崩溃,这不仅是由于这样就阻止了我们去中东和印度的海上运输,并且还由于中断了来自阿巴丹的石油供应:没有石油,我们就不能维持我们在印度洋地区的无论是海上或陆上的地位。&rdo;1就在那时,德国人盼望着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3月23日,里宾特洛甫告诉大岛,日本应占领锡兰并在马达加斯加取得基地。2德国人非常愿意让日本超越其原定范围的界限,进攻当时在法国维希政府部队手中的这个法属大岛。日本的这一行动将和隆美尔在的黎波里的进军以及德国即将对俄国南部和高加索的进攻相配合。日本如果切断了英国经红海达埃及的交通线,从而有利于强悍的非洲军团的挺进,那么很有可能同它的轴心国伙伴会合。但日本并没有这样做。海军大将南云率领他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舰队回到了日本,印度洋上就没有再出现过一支相当强的日本海军力量。日本舰队后来行动时,是向太平洋前进得更加深远,也就是向远离它的欧洲同盟者的方向前进。接着日本在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中的失败,使日本海军失去了攻击力量。这时日本就被削弱到进行战略防御了;在企图救援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日本军队时,它更加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不过是事后聪明,说来容易,但现在看来,如果日本当时能满足于战争初期它在太平洋地区得到的利益,而2同上书,《记录》,第24616‐24617页。
3同上。
在印度洋上进行一次可能成为决定性的打击,那才是日本的上策。由于日本没有这样做,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很薄弱的。1942年夏,德国军械专家尼默勒上校乘着一艘德国船胜利地通过了同盟国两面夹攻的封锁线而来到日本。但他无法再回去了,因此他留下来专门组织那些被101切断归路留在日本的德国工程师,把他们编成一组,在军备生产方面给予日本技术帮助。1除了做其他事情以外,他们还帮助日本人生产雷达设备,并组织他们的防空保卫工作。即使这样,日本也还不能在技术方面跟上最新的发展;在这方面他们还远远地落后于自己的敌人,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的其他合作行动是,曾经有一些德国潜艇被派遣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他们的船员同日本人相处得不好,特别是在战争的后几年中,那时日本油船的损失和储备油的耗尽,使德国潜艇指挥员很难得到其同盟者的石油供应。21943年德国人迫切要求日本人在德国潜艇战役中合作,派出他们的潜艇部队去袭击同盟国的商船,而不是袭击军舰。但日本的潜艇并不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他们的船员也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因此1943年春,希特勒给了日本两艘德国潜艇,用来作为日本建造新潜艇的样品。1然而此事效果很小,这与其说是日本海军不愿意,还不如说日本海军没有能力建立和训练一支能有效地攻击商船的潜艇舰队。确实是这样,他们在失去海面控制权后,竟然把自己的潜艇用作运输工具,以竭力维持对他们在太平洋岛屿上已被孤立的部队的供
应。
在德国和日本之间没有做到真正有效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各自在心里怀疑和不信任对方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的几年里,就有足够的证据。日本在1937年进攻中国,德国起初是不赞成的,而日本则强烈抗议德国人卖武器给中国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在蒋介石军队中活动。1938年德国在这些事情上向日本做出让步,站到了日本一边,但结果发现并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报偿‐‐它希望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给予德国工商业特惠地位。1938‐1939年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之间的三国联盟谈判失败,因为日本不愿意严格承担义务保证对英国和法国作战。于是德国暂时抛弃日本,不让日本知道德苏互不侵犯协定谈判成功。签订这一协定的消息使日本感到非常恼怒,并且导致当时的日本政府倒台。的确,日本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曾经一度102有过恢复友好关系的趋势。1940年夏天,当德国似乎肯定会在欧洲取得胜利的时候,日本人很担心,惟恐德国会谋求荷属东印度群岛作为其战利品的一部分。根据1940年9月缔结的三国公约,德国承认了日本在东亚的霸权。这个公约暂时减轻了日本的担忧。但是德国人已经表明,日本人也曾希望,这个公约的缔结将促进苏联放弃它对自由中国的外交上的支持,并成为三国公约国的朋友。当情况并非如此,而德国完全改变了其政策并进攻苏联时,日本再次感到惊讶和恼怒。日本拒绝照德国那样做;在和美国的会谈中,如果能够使美国按照日本所希望的方式解决远东问题,那么即使不是在形式上,至少在实际上,日本是会抛弃三国公约的。当日本没有能达到目的时,它没有和德国商量,自己作出了作战的决定;而且东京意识到德国有可能拒绝正式和美国开战,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的作战决定。希特勒决定对美作战,显然不是为了顾及日本,而是为了想借此放手派其潜艇部队给予英美海上交通以决定性的打击。希特勒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初胜利的反应是:既为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受挫感到高兴,又为以后白种人在亚洲的威信降低感到忧虑。的确,在纳粹德国这个北欧日耳曼民族优越观的拥护者,和日本这个自命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亚洲扞卫者,这两个同盟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矛盾。1942年1月27日,约瑟夫?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美国正在拚命想使我们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中去。特别是关于日本。……我甚至已经禁止德国新闻界提到这些相当棘手和微妙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对日本和东亚问题的立场是相当不坚定的,因为我们在种族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