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书网

恋上你书网>南怀瑾讲佛法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从哲学学派的角度来讲,有的人不懂因缘,走的是唯物论的路线,认为这个宇宙是自然的,万物是自然生出来的。宗教家则认为是上帝啊、天啊造就了一切。

&ldo;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rdo;。

这个宇宙、生命、虚空,其实没有个东西。你说没有吗?它也有。好比说电灯的光,也是幻象,它是靠电配合我们的眼睛这个因缘才有光可以看见,实际上分析起来中间没有任何东西,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幻生幻灭,能生能灭的那个东西是本来清净,没有动过的。所谓因缘所生,或者自然来的,那都是些狗屁的理论。&ldo;皆是众生妄心计度&rdo;都是众生自己的妄想、思想,美之名曰学问、道理、修道,其实都是自己的妄想在那里估计、推测。&ldo;度&rdo;就是推测,&ldo;计&rdo;就是计算,佛自己讲因缘,又推翻了因缘,也推翻了自然。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二一一页)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二一二页)

&ldo;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rdo;

佛接着说:&ldo;阿难啊!我告诉你啊,因为知道有个妄想起来,你们拚命问妄想是怎么起来的,我就只好回答你,说妄想就是因缘所起。但&ldo;说妄缘无&rdo;妄想本来没有啊!&ldo;说妄因缘,元无所有&rdo;,妄想哪有什么因缘啊?妄想就是因缘,妄想本来空的嘛!我说妄想是因缘所生,那也是为了方便,理论上说说而已啊!

&ldo;何况不知,推自然者。&rdo;佛问阿难:现在你懂了吗?你还是不懂啊!更何况那些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呢?他们推测有个自然的作用,以为生命是自然来的。自然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你说是自然,虚空能掉下个人来吗?你还不是要经过精子、卵子结合才变成一个人!其实自然是个假说,因缘也是个假说,都只是名称而已。

&ldo;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rdo;

所以佛明白的告诉你,五阴的本原都是妄想来的,你真正懂了这个,就悟道了。

&ldo;是五阴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rdo;

这五个阴都是妄想所成的。佛很慈悲,又进一步为我们分析它的&ldo;因界浅深&rdo;,它的成因与范围。色与空是色的边际。触就是接触、感觉,离就是分开了。比如我打你,你就有触痛的感觉,分开来触受就没有了,所以触与离是受的边际。记忆与忘记是想的边际。所以禅宗祖师讲,不要妄想,妄想一放就到空了,忘掉也就是丢掉。这个&ldo;忘&rdo;字加个心不好,应该用古文的&ldo;亡&rdo;字,亡就是丢掉,没有了,不记他了,不念他了,是想的边际。灭与生是行的边际。识阴的边际最难明白了,&ldo;湛入合湛,归识边际&rdo;你不动念,本来就清净,能回到那清净的本位,就是识阴的边际了。

&ldo;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rdo;

色受想行识这五阴都是一念来的,没有次序的,他们互为因果,重重叠叠,我们的生命来的时候,就是靠那么一念动了,阿赖耶识变成中阴身来投胎,然后又和精虫卵子一起,像搅牛奶一样这么一搅,就进去了。但你要解脱的时候,嘿,你还是要从&ldo;色除&rdo;,还是要从四大身心变化,气脉,拙火处着手,你还是要转化色阴。&ldo;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rdo;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一懂了这个道理就空掉了,就进入了佛境界,所以叫&ldo;乘悟并销&rdo;。如果你智慧不够,道理虽然懂了,但力量还不够,你还要&ldo;因次第尽&rdo;一步步,一点点来,庵提遮女问文殊菩萨也是这个问题:&ldo;师父啊,明知道生死是空的,却就是被生死之流转动了,跳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文殊菩萨回答说:&ldo;其力未充&rdo;道理你虽然懂了,但上起座来你就是放不下,空不掉。所以要渐修,你要一点点做功夫才行。

附录

说明

讲课期间,根据平常的习惯,课余我们还经常就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继续请教怀师,有时包卓立同学甚至还用他半生不熟的中国话,直接与老师沟通,说出几个关键的字,用身体作一个动作,然后问老师:&ldo;是不是这样?&rdo;&ldo;是不是这个意思?&rdo;有时候,我们旁边的人不是很明白他在说什么,但老师会笑着告诉他对或者不对。那种情形也真是十分的有趣,当然,这种沟涌方式也可能导致了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老师课余的开示只是点到为止,没有长篇系统的论述,而且也没有录音。我们根据这些课余开示,以及我们自己平时修持的心得,就上下册分别整理出两篇附录,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裨益。文字内容多是拾老师牙慧,并非完全自己的发明。但如有不准确的地方,咎在我等,敬请各位先进不吝赐正为感。

包卓立赵海英(佩瑜)

二00三年九月四日晚于北京

关于五蕴

掌握五蕴的道理对修行非常重要,但一般人都不喜欢学习五蕴。觉得很枯燥。这主要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如何把五蕴的道理应用于实际修持,用于理解自己修行的各种经历,判断自己修行进步的程度,而把它当成了纯粹学术的理论探讨。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发光动地的境界,都没有超过五蕴的范围,甚至都没有超过色蕴与受蕴的范围。生命就是一个五蕴,那些现象也都是生命本来就有的功能,没有什么神秘的。那些脑海里出现的光啊、佛啊、身体感觉的暖啊、乐啊等等,不过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互相交感的影像反应而已。且不说一般人修行打坐的身心感受,即使你得了各种三摩地的境界,那也不过是五蕴的作用,意识的幻象而已。放下对五蕴的执著,方能寻得本心。

一切现象和境界都是暂时的存在,如梦幻泡影。但大家太执着于修行路上的风景线,因此迷失了本心。佛在《楞严经》上说,&ldo;现前纵得九次第定,犹是法尘分别影事&rdo;。佛苦口婆心,把五蕴的道理做了仔细的分析,把各种境界和现象的范围作了详细的分类,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些现象都是心外之物,别受骗上当,正所谓&ldo;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rdo;

关于净色

五蕴的理论中提到净色一词,现代科学还不知道净色到底是什么,净色是比基因,dna更基本的物质,它也是由四大及空大组成的。净色只存在于生命组织中,像其它生命那样,它也有生老病死。通过静坐,使净色更充满和健康,所以身体感觉会更加灵敏。现代科学一直在寻找心与物的连接点,净色即是这个连接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我们的眼耳鼻舌五根的生理组织弥漫着净色,因此五根才能与五识一起配合起作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相邻推荐:论语别裁  圆觉经略说  超级女声死亡投票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故人+新欢+旧事(爱情转移三部曲)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白话易经  死亡之旅第十天  生命的价值之心路历程  金刚经说什么  独占欲  异界求职纪[西幻]  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  皇上又吃醋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太极拳与道功  恐怖放映厅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极地尘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