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的是,我国从1959年的下半年开始从苏联引进第一架苏制伊尔-18飞机。伊尔-18飞机的引进不能不说是我国空运专机与民用航空道路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从伊尔-18飞机的引进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一直到最后进入航空博物馆,占据了我国航运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飞行员有了更先进的飞机,如虎添翼,人机结合,就能充分发挥飞机在我国专机工作中的作用。
遗憾的是从苏制伊尔-18飞机开始,与其配套生产的气象雷达一直没有过关,直到1960年才普遍装上雷达。但又由于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已经安装气象雷达的飞机,几乎全部处于瘫痪状态,当然也包括我国引进的伊尔-18飞机。当时中苏两党关系已经恶化,按合同要求派往我国的苏联飞机工厂的代表,不顾我国技术人员培训尚未结束,提前撤回。当时,陈毅副总理出访印度尼西亚需要伊尔-18飞机,周总理访问巴基斯坦也需要用伊尔-18飞机开辟从祖国西部进出国门的航线。有先进的飞机,而没有先进的设备,使伊尔-18飞机&ldo;英雄无用武之地&rdo;。在这种情况下,是消极等待苏联提供了合格的雷达配件再安装使用呢?还是自己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使雷达天线提前摆动起来,这是摆在专机师机务工程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专机师第二任师长时念堂与伊尔-18
飞机当时,地勤人员所掌握的雷达知识,除了从长春机务学校学习得来的基础理论之外,就是从雷达兵那里弄到的有关其他类型的雷达资料。地面雷达机体庞大,歼击机上的瞄准雷达与气象雷达性能相差甚远。曾在飞机上工作过的伊尔-18飞机特设师包朝山同志,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从事其他飞机雷达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伊尔-18飞机气象雷达进行了反复研究,并大胆地用自己设计的线路对进口雷达的部分线路进行改装,在反复进行实验、调试的基础上,终于获得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引进的伊尔-18飞机上终于有了可以正常工作的第一部气象雷达,从此,在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重要专机任务中起到关键作用,部队领导为包朝山同志记了三等功。
众所周知,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北峰就在我国境内。打开三维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在我国的西南边陲,用深褐色代表高原之最的山脉,呈圆弧形摆放在那里,它像一道天然屏障,横卧在我国西南边境。登山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它踏在脚下,在征服大自然中显示出英雄本色。然而,那些挺拔在世界屋脊之上的高山,在飞行员们的眼里,当我们的飞机还不能在它上面轻松飞过的时候,每一个山峰,都好像一座美丽而威严的女神,让飞行员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在我国新疆的和田、喀什以西的明铁盖意为&ldo;千只骆驼&rdo;山口,位于通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上。原来是一个气象预报站点,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决定要从那里开辟空中航线的时候,特意将气象导航站搬迁到相邻的红其拉甫(意为&ldo;血谷&rdo;)山口,安装了导航台,为过往的飞机导航。
1962年,伊尔-18飞机首次执行周恩来总理出访巴基斯坦共和国的专机任务就是从这里经过的。我国第一次载着国家领导人出访,从红其拉甫山口上空飞出境外,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机出国任务从西部飞越帕米尔高原的新航线,为以后从那里进出国门开了个好头,在我国航空运输事业上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就是专机师副师长、我国航校第一期飞行员时念堂。
机组在做好包括国家领导人出访前与专机有关的外交程序及航行、气象、通信联络等准备工作之后,专机载着出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行从北京直飞新疆和田。稍事休息,给飞机加油后,接着从和田起飞,沿着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边沿向西爬高,经过喀什侧面,开始进入山区飞行。随着飞机西进,山势逐渐加高,虽然飞机的高度已经在8000米以上,向下望去,由于山势的增高,飞机离地面的实际高度不但没有增加,而且,越来越低。机组看到地图上标有7600多米的高山就在红其拉甫附近,终年积雪,有&ldo;冰山之父&rdo;的称号。为了留有余地,飞机在机长时念堂的操纵下已经艰难地上升到了1万米的高度。
&ldo;帕米尔&rdo;有万山之祖之称,北连天山,南接昆仑,与青藏高原连为一体,孕育了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在内的几十座著名山峰,南线丝绸之路经过这里的塔什库尔干到印度、波斯等地。
所谓山口,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两个山头之间留一个让飞机穿过的口子,而是在平均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在连绵起伏的山脉走势中,有一段相对低凹的情况罢了。红其拉甫附近的山口,除了地势有较明显的降低之外,宏观观察,还有一条不规则的沟状,这些明显的地理特征,在领航员的眼里都是宝贵的知识财富。
幸运的是飞机是在能见度好的条件下飞行,虽然,眼前就要呈现出高原山脉的壮丽奇观,但是,只要出现在飞行员的视线之内,飞机本身又不发生故障,顺利飞越天然屏障已成竹在胸。
周总理专机继续向西飞行的过程中,终于接近横卧在眼前的帕米尔高原的一部分。伊尔-18飞机在平原地区飞行,高度上升到7000米的时候,已属于高空飞行了。可是,这个高度在帕米尔高原上,距离地面的实际高度却等于0,而且,还要低于大部分的山脉。如果在飞行高度1万米通过山口,离山顶的实际高度也只有2000多米。机组各个岗位上的人们望着飞机前面那清晰可见的山势,大家已经意识到飞机很快就要进入非常地段的飞行了。机组人员彼此之间很少说话,只有两个机翼上那4台蜗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声伴随着飞机向西移动。此时,机长将飞机的自动驾驶装置解除,改为人工驾驶,以防不测。机械师不止一次地巡视着飞机4台发动机的所有仪表,这些仪表的指针似乎也体会到机械师的心情,带着轻微的摆动,稳定在正常的指示位置,表现出很听话的样子。机械师意识到,飞机已经在崇山峻岭中飞行,此时此刻,万一飞机发动机出了问题,飞行员已没有任何处理的回旋余地。通信员头戴耳机,俯案静听,不让掠过天际的每一条无线电信息从自己的耳边漏掉,他知道飞机虽然已远离祖国首都北京,但是,共和国总理的安危维系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党中央、国务院通过通信员的工作报告,随时掌握着飞机的位置和飞行的情况。为了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和出国访问的信息畅通无阻,甚至启用了设在我国新疆的对外广播电台。领航员已经准时从无线电罗盘中,找到了红其拉甫导航台的信号,并聚精会神地把导航台的指示情况与手中的地图进行比较,确认专机是按照预定的航线飞行着。虽然情况一切正常,但领航员的心情没有显出一点轻松。领航员根据飞机真空速(飞机的真实速度,比速度表上指示的速度要大)与地速(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顶风时地速小)的差别以及预计航向与实际航向的不同,通过手中的航行计算尺,计算出飞机航行在1万米的高空时风速为每小时180公里,即每秒50米。高空平流层中,一年四季的西风带,使向西飞行的飞机有&ldo;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do;的感觉。晴朗的天气伴着每秒50米的风速,已经是对周总理专机的最大照顾了。后舱机组服务员端茶送水,细心照料着周总理及随行人员的空中生活,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乘机的首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带着平和的心情顺利飞越山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相邻推荐:炮弹下的渴望:加沙走廊轰炸日记 名剑风流 陆小凤系列07幽灵山庄 汉末大混子 七种武器之碧玉刀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七种武器之离别钩 黎汝清战争经典系列:湘江之战 天涯明月刀 赌局系列 开局一把98k方羽李云龙 浣花洗剑录 碧血洗银枪 迷糊小青梅:竹马殿下,抱! 琉璃宫史 七种武器之霸王枪 边城浪子 白玉雕龙 碧血黄沙 九月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