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立川体育的主要经营项目,仍专注在外勤业务上。谦二与大木一起开创的立川体育,于一九六九年加入第三个叫作竹中的外勤伙伴。&ldo;是一位比团块世代[1]更年长一些的年轻人。出生在建材行之家,只有中学毕业,不过因为是工匠家庭出身,所以这样的学历应该已经算很好了。他很喜欢山,经常跑去攀岩。&rdo;此后公司员工继续增加,规模最鼎盛的时期大概拥有十名员工。
一九六〇年代是&ldo;团块世代&rdo;成长到升学年龄的时代,此时初中、高中与大学不断增设。立川体育最初的服务对象有立川高中(一九〇一年创立)、国立高中(一九四〇年创立,位于国立市的高中,非国家设立的高中)、北多摩高中(一九四八年创立)等等。之后附近区域又增设了日野高中(一九六六年创立)、国分寺高中(一九六九年)、拜岛高中(一九七八年创立)等,谦二也针对这些新设学校展开行销业务。
高中与初中刚成立时,是最需要争取的目标。创校时拥有整笔的预算,他们会先与市中心的大企业谈妥购入大部分需要的用品,而本地的中小业者群只能瞄准之后不足的部分或补充用品。大企业并不会介入这部分事务,所以大家都很卖力竞争。而当时的学校觉得相互比价非常麻烦,所以会直接向方便联系的企业下单,委托企业相关的人员去处理。
学校在四月初开学,因此得提前到办公室去拜访体育老师,拿名片与产品目录给对方。之后一边轮流拜访各校,大概隔一周或十天出面一次,向老师们推销些商品。从四月一日才开始拜访,因为担心不断出现会引起对方的厌恶,所以得留些空档才能再度拜访。我们公司特别注意不提供任何招待服务。不要招人讨厌,不要树立坏的风评,这是获得订单的秘诀。
从立川商店的下半年开始,谦二的工作逐渐&ldo;成为一种中介公司般的角色&rdo;。从学校拿到订单,发包给体育用品商或体育器材安装商,从中赚取一些利润。
在东京都或各市的预算范围内,争取订单与交货,这些都是从立川商店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做法。昭和四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一九七〇年起),接受的订单逐渐变成要在校园里安装多少单、双杠或者篮球架,每年度需要多少维修管理的形式。安装与维修管理当然我们无法自行处理,得外包给器材商,我们只担任中介的角色。不过,如果只是单纯负责户外器材的涂装维修,并没有困难到需要外包的程度,我们会接下订单自行处理。
即便是学校的运动设施,如果是牵涉土木建设业一类的大型物件,政治势力就会介入。小型企业因为没有这些政治实力,只能彼此合作性竞争,成为各种不同的从业者团体。特别是都立高中新设校时,大量订单都会先通过都厅等级的大企业先行处理,中小企业只能抢食除此之外的订单。市立中学等部分,则由立川市公所的财务科进行业务分配,因此会直接与财务科交涉。如果能与订购单位打好关系,做好人情,往往能意外地获得长期合作。
进入一九七〇年代之后,新兴商业的竞争状态与一九六〇年代相较,状况有些许改变。原本谦二他们处理的外勤业务,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举办展销会,为了获得整笔订单,必须到学校或企业中巡回推销。但之后为了取得学校或公家单位的订单,原本的业务风格在不知不觉间,转变成只需专注于维持与公家单位的关系。
这种转变与社会上的风气变化有所关联。在战后废墟、黑市的时代,比起大学毕业或白领阶级,握有粮食的农民与在黑市做交易的人更有势力。到一九五〇年代为止,都还留有这种实力比头衔更重要的风气。
当谦二开设立川体育的一九六六年,一开始只是想给公司名称镀层&ldo;金箔&rdo;而加上股份公司的字样,但此时期开始,名片上印的公司名称逐渐变得重要。营业重心逐渐转移到争取公家单位的订单,与这种倾向同时并行。
昭和三十年代之后(一九五五年以降),大家逐渐&ldo;上班族&rdo;化,根深柢固的&ldo;商人&rdo;逐渐减少。商人指的是赤手空拳、靠着自己的才能打天下、吃饭的人。大木就属于这种一路磨练上来的商人。
我自认是个&ldo;上班族&rdo;。说起来,因为富士通信机是一切的原点。在立川商店也是,自己仍带有领取月薪的上班族意识。直到立川体育创业之后,因为角色转换,变成由我决定是否聘用员工,那时才被称为社长。
谦二的人生路途,距离我们联想&ldo;上班族&rdo;这个词汇是指在大企业中受到终身雇用的形象,相去甚远。而谦二自认&ldo;上班族&rdo;的自我认识,也反映出一种奇特的心态。只不过自我认知这种东西,往往受到大环境的主导印象影响,因而与实际状态有出入。
从统计上的实际数据来看,大型企业的雇用形态,只占日本就业人口的两成不到。可是这种&ldo;上班族&rdo;形象却比实际状态更加普遍,它创造出一种这个时代日本社会的&ldo;典型人物形象&rdo;,甚至是一种&ldo;安定的生活形象&rdo;。连谦二这样的人也认为自己是&ldo;上班族&rdo;这个事实,正好从深层反映出这个现象。
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有几个原因。在大众媒体上班的高学历阶层,把自己与同班同学的生活形态,当作社会全体的共同想象,并且在媒体上不断扩散&ldo;上班族生活&rdo;的印象。收入提升的工人家庭因为没有其他的模型可供参考,即便只是表面形式,大家仍会模仿这种&ldo;上班族家庭&rdo;的生活方式。详细考量当然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期正是&ldo;一亿总中流&rdo;[2]与&ldo;单一民族国家&rdo;这一&ldo;日本社会平等化&rdo;的观念被固定下来的时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相邻推荐: